- 余逍瑶;王雄博;孟天男;李岩;
为研究变压器绕组在突发短路工况下的轴向振动过程,以一台40000kVA/110kV电力变压器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有限元模型。首先基于场-路耦合方式计算变压器短路工况的漏磁场及绕组电磁力分布,并通过变压器的漏磁实验验证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其次基于“电磁-结构”耦合场计算绕组轴向振动响应。结果表明,轴向电磁力分布以绕组中部为中心呈对称分布,最大值位于端部。绕组振动最大值点向绕组中部转移,在1/5和4/5处达到最大值。在时域上,中部线饼的振动滞后于电磁力的变化,1/5处线饼的振动极值出现在30ms处。
2025年09期 No.298 2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9K] - 王子豪;刘明智;王飞;王勃;井永腾;
党的二十大强调要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电力系统,这为风力发电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提供了支持,由于在现场环境温度过高或风力急剧变化的环境下会导致风力发电机转子退磁故障,这一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结合数字孪生模型与神经网络的诊断方法,用于研究风力发电机转子的退磁故障。首先,建立精细化风力发电机数字孪生模型,并基于有限元法对其进行电磁-结构耦合场分析对振动加速度进行计算。采用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VMD)对振动加速度信号进行处理,分解出固有模态分量,并将其包络熵提取为特征向量。随后,利用减法平均优化器(Subtraction-AverageBased Optimizer,SABO)优化概率神经网络(Probabilistic Neural Network,PNN),提高分类准确率,从而完成振动加速度数据的分类。
2025年09期 No.298 27-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1K] - 薛彪;袁斌华;
提出一种基于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的同步发电机内部故障智能检测方法。首先,对同步发电机内部故障信息进行预处理,以确保数据质量和一致性;其次,利用LSTM网络在时间序列数据处理方面的强大能力,有效地解决趋肤效应所产生的故障缺陷多变的问题。借助LSTM网络的层次化结构,捕捉并保留发电机内部故障信息时间序列中的长期依赖关系,提取出多个时间尺度的内部故障缺陷特征。在LSTM网络的基础上引入注意力机制。该机制能够自动学习并突出与故障最相关的关键信息,优化输出结果。这一机制的引入,能够更精确地捕捉故障特征,实现更准确的故障智能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本研究提出的故障智能检测方法在实验过程中表现出高精度、低超调量和快速检测的特性。这一成果不仅为发电机的安全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后续该方法在更多领域的推广和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25年09期 No.298 36-4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6K] - 张旭锋;史娜;
在电器检测领域中,熔断器需要验证开断能力试验,在GB/T15166.2试验方式3中通流时间较长,一般在1h以上,由于各试验室的高压回路部分通流时间一般不能超过10s,故试验需要预热转换系统。试验室数据采集器的采集时长一般也在3min以内,数据采集器不能对整个试验过程中的电流进行采集,低压切换到高压的时间为t_2,GB/T15166.2—2008 6.6.3.1要求每次试验t_2不超过0.2s,但在每次试验中不能测量时间t_2,从而不知道试验是否满足标准要求。本文提出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对t_2进行测量,来确保试验顺利进行。
2025年09期 No.298 43-4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1K] - 周杨;罗盼;孙伯聪;
地下电缆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行状态的准确评估对于电力供应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本文构建一套基于静态和动态指标的地下电缆运行状态评估体系,系统性地分析电缆的静态基本信息、动态运检状态、实时运行状态以及隧道环境信息。通过综合评分和权重加权计算,该评估体系能够精确地评估电缆的运行状态,识别潜在隐患,并为运维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应用实例表明,该体系在提升电缆运行安全性、优化维护策略方面具有显著成效。未来工作将聚焦于引入智能化监测手段和数据分析技术,进一步提高评估体系的实时性和精准度,确保电力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2025年09期 No.298 4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7K] - 谢志远;鲁乔初;杨刚;王渊;刘鹏德;
为了推动特高压变电站运检数字化转型,提升站内数字化管理与运行水平,目前主要通过技改途径实施数字化变电站建设,但难以完全落实顶层设计规划,从而影响数字化变电站的预期效能,造成重复投资。针对上述问题,考虑将数字化特高压变电站纳入基建阶段统筹建设。本文基于川南1000kV特高压变电站,对数字化变电站的整体设计方案进行论述,并结合本工程变电站二次子系统架构及数字化变电站特点,从平台硬件、平台软件、功能应用、数据集成、电源方案等多个维度对数字D变电站纳入基建阶段融合方案进行分析和论述,对后续特高压变电站的数字化建设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2025年09期 No.298 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5K] - 王天阔;王迪扬;于龙飞;黄佳;刘书晗;王俊;
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系统(如太阳能和风能)正逐步取代传统电厂,以其低环境影响性和高维护便捷性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在新能源出力波动过程中,功率波动可能引发系统母线过电压的风险。现有应对策略通常通过调整控制参数或限制光伏输出来解决,但这些方法往往降低新能源发电的效率,同时增加实际应用的复杂性。为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光伏储能系统母线电流导数的自适应电压参考值控制策略,有效抑制新能源出力波动导致的母线过电压问题。该方法能够在不降低发电效率或增加系统成本的前提下,确保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所提出的控制策略已在PSCAD构建的光伏-储能变压器系统模型中得到验证,显示出良好的效果。
2025年09期 No.298 5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5K] - 薛华;
为控制补偿后的电网谐波,控制网损,实现无功补偿,引进启发式算法,以某大型商场为例,开展配电低压侧无功补偿优化方法的设计研究。基于商场配电网谐波潮流角度,进行低压侧线损的计算;引进启发式算法,根据网损值,进行低压侧电容器投切优化;引进改进灵敏度法,选取候选补偿节点,参照投切优化方式,进行低压侧无功动态补偿。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方法可以有效抑制低压侧无功补偿后谐波,并在降低补偿后网损的基础上,提高低压侧有功功率输出的占比。
2025年09期 No.298 6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3K] - 孙文宝;燕琦;刘博;任雪玲;
电压互感器基本误差测量(比值差和相位差)是电压互感器极为重要的校准项目,为了验证对该项目的校准能力,确保计量性能的准确、一致和可靠,参加由CNAS能力验证的提供者(PTP)广东省计量研究院的电压互感器的能力验证,并对能力验证的结果以及测量不确定度进行分析。
2025年09期 No.298 6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6K] - 刘清亮;谢磊;王文滨;陈杰;
测功机是一种用于测试发动机或其他机械设备功率的设备,由于测功机系统自身特性及安装条件的差异,极易出现系统谐振,造成电压、电流波形畸变,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造成器件损坏。本文通过对测功机系统的仿真,分析系统谐振的原因,提出用阻尼装置解决测功机系统谐振的方案,并对方案实施后的效果进行仿真验证。
2025年09期 No.298 70-74+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0K] - 周子璇;屈凡荻;
交直流配电网超短期负荷数据中存在缺失值和异常值,从而影响预测模型准确性和稳定性。因此,提出基于改进Q学习算法的交直流配电网超短期负荷预测方法研究。通过收集并处理交直流配电网历史负荷数据,包括数据清洗、特征提取和归一化处理,确保输入数据的准确性和代表性。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改进Q学习算法的负荷预测模型,利用Q值函数的更新策略和权重分配机制,优化预测策略,提高预测精度。通过该模型进行超短期负荷预测,实现对未来短时间内负荷变化的精准预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相较于现有方法,在预测精度和稳定性方面均有显著提升,能够为交直流配电网的实时调度和控制提供更为准确可靠的负荷预测结果,有助于提升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2025年09期 No.298 7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5K] - 敖小勇;罗贤良;陈雪庆;宋威;李国煌;刘海军;
分支箱的散热是电缆检修中面临的主要难题,炎热环境极易引起分支箱内装置的绝缘劣化,从而诱发短路接地,危及其安全稳定工作。近期多起分支箱电缆过热缺陷,反映出分支箱的散热状况非常差。基于此,本文对当前电缆分支箱中存在的散热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利用热导管和PLC实现对分支箱内温度进行自动化控制的方法,并根据该方法设计一种电缆分支箱自动散热装置。最终对所提出方案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可以显著提高电缆分支箱的散热效果,并且可以对电缆分支箱进行监测,减少装置的安全隐患。
2025年09期 No.298 8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0K] - 王晖;蓝庚生;曾金飞;罗军;李君琳;刘静明;
本文介绍了FTU在目前配电网中的重要地位,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FTU的常规试验方法,并分析试验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耗费的人力成本及FTU试验过程中的缺陷。针对这几方面的问题,设计一套柱上开关试验用航插万能转换头装置,可以通过此装置便捷调整试验接线,有效提高柱上开关试验速度和人身、设备的安全性。
2025年09期 No.298 84-87+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5K] - 赵张育;许东;
配网检修不停电作业,即在用户不停电或少停电状态下,采用多种方式对设备进行检修、施工的作业。为保证检修作业的规范性,引进轻量级神经网络,以某配网为例,开展检修不停电作业危险行为识别方法的设计。通过光流法,结合图像序列中像素点的速度向量,进行配网检修不停电作业现场运动前景目标检测;利用检测到的前景目标,确定运动目标的数量、运动速度以及高宽比等基本信息,将检测信息作为轻量级神经网络的输入,实现行为特征的提取;根据目标特征,进行危险行为模板的匹配,实现对危险行为的准确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设计方法不仅可以实现图像中目标对象数量的精准识别,还能在辨识作业人员安全行为与危险行为的基础上,提高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2025年09期 No.298 88-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1K] - 路文婷;赵珊珊;张天龙;
变电站作业安全监测易受到作业对象的邻域特征点的影响,范围规划误差较大,为此,提出基于边界点云自动化提取算法的变电站作业安全范围建模分析。利用边界点云自动化提取算法通过计算点云高程与高差阈值识别电力线网格区域,并对区域中的邻域特征点进行标准化处理,剔除其中的噪声影响,根据变电站作业活动类型,估算作业工器具的运动轨迹,以此为依据,对作业范围的水平方向函数与垂直方向函数进行求取,以此实现变电站作业安全范围模型的构建。以实际变电站为研究案例,对构建模型的应用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将该模型应用在变电站作业安全范围规划中,其规划的相对误差更小。
2025年09期 No.298 93-98+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3K] - 刘晓琦;
继电保护系统需要及时检测故障并切断故障区域,以防止故障扩散和损害其他设备。然而,信号传输过程中存在延时,为了提高配电网继电保护信号传输延时计算性能,进行电压前端相位补偿、二次加载整定参数默认信息和配电网继电保护信号传输延时补偿,提出基于离散化的配电网继电保护信号传输延时补偿方法。在离散化粒子群算法中,以信息损失量最小为目标,构建继电保护故障本体模型,完成配电网继电保护信息自适应消缺。分析继电保护信号延迟特性,计算继电保护信号延时,设计一种电压前端相位补偿算法,对缺失电压前端相位进行补偿,根据预设的保护逻辑触发相应的保护动作,完成继电保护信号传输延时补偿。算例结果表明,基于时间差的配电网继电保护信号传输延时补偿方法可以将配电网继电保护信号传输延时计算精度提高到94%以上,优化动作时间定值结果,保证继电保护信号传输效果,保证配电网运行稳定性与安全性。
2025年09期 No.298 99-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9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