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器工业

市场透视

  • 风电设备行业国际化的现状及未来实践

    刘万平;果岩;

    <正>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的重要一年,也是中国风电发展极其关键的一年。从世界范围看,全球能源结构转型方兴未艾,保障能源安全和推进绿色转型的总体发展方向,奠定了可再生能源蓬勃发展的基本态势。近年来,“一带一路”倡议为新能源企业提供了开拓沿线国家市场的机会和良好的国际合作基础,中国风电企业凭借成本优势、全球产业链布局以及在国内市场竞争中积累的新产品快速推出能力,正在加大国际化业务的资源投入和发展力度,并逐渐成为全球风电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2025年07期 No.296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8K]

政策解读

  • 电力新规齐发力 制度闭环开新局——现货市场、辅助服务与准入清理政策新规解析

    郑勇;

    <正>2025年是电力改革攻坚关键年。《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基本规则》弥补系统灵活性短板、激活调节资源价值,《关于全面加快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工作的通知》健全核心交易体系、释放实时价格信号,《关于开展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通知》破除行政壁垒、营造公平统一市场环境。三项政策构建了电力市场的“制度基础-市场环境-交易体系”的立体框架,标志着电力改革从单一环节转向系统协同。核心在于破解调节资源失衡、市场分割与利益冲突三大深层矛盾,

    2025年07期 No.296 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5K]

企业志

产品与技术

  • 基于温升效应的变压器绕组短路强度分析

    刘夏;白兆玉;井永腾;王宁;韩芳旭;

    变压器短路故障时,绕组温度会由于短路电流激增而升高,进而引起绕组材料性能退化,显著降低抗短路能力,对变压器安全运行构成威胁。本文基于温升效应对变压器绕组抗短路强度进行分析,通过电磁、流体和结构场仿真,对比分析短路工况与正常工况下的电磁特性、油流分布以及绕组结构动力学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发生短路故障时磁密峰值和电动力显著增加,绕组热点温升明显,且油流速度加快。此外,随着温度升高,绕组固有频率有所下降,而在不均匀温度条件下,绕组的位移和形变也呈现出增大趋势。

    2025年07期 No.296 14-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3K]
  • 500kV三相一体主变压器户内应用方案研究

    周亚龙;季杭为;娄悦;陈斌;

    本文以江苏苏州越溪500kV变电站工程为背景,对500kV全户内变电站主变压器的选型及布置方案开展研究。通过对主变压器的制造、运输、接线、布置、安装、试验、检修、消防、暖通、噪声和总投资等多个维度进行对比分析,提出国内首个500kV三相一体主变压器户内应用方案,较常规单相变方案节约占地和建筑面积,降低了投资成本,同时在布置灵活性、安装便利性等方面具有诸多优势。结合工程实例详细阐述500kV三相一体户内主变压器的选型、布置、安装、试验、检修、消防、暖通和降噪方案,为500kV全户内变电站主变压器选型和工程设计提供指导。

    2025年07期 No.296 21-2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5K]
  • 主变差动保护下抗CT饱和变压器故障诊断研究

    吴正粲;李佳伟;

    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传统的主变差动保护下抗CT饱和变压器故障诊断方法,对于是否故障和故障原因的类聚结果分类不够准确,且诊断结果准确率较低,导致当变压器发生故障时,不能及时解决。因此,提出主变差动保护下抗CT饱和变压器故障诊断研究。首先建立模拟鲸鱼围绕猎物方式的变压器故障诊断模型,通过该模型对故障样本进行包围和逼近,从而实现变压器故障诊断;通过计算所得差动电流和制动电流数值,根据积分值和预设阈值判断CT饱和状态;通过对时域信号进行转换得到频域信号,再对其进行频率集中度指标计算,从而判断变压器振动频率集中度;最后,根据变压器振动原理进行变压器条件熵和相互信息值的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定位变压器故障位置。针对上述设计进行实验验证,结果显示,主变差动保护下抗CT饱和变压器故障诊断方法,对“正常”“故障”样本分类结果比较准确,同时不同故障类型的分类结果较为明显,且诊断准确率在97%以上。

    2025年07期 No.296 2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4K]
  • 变压器绕组变形测试仪(频响法)校准装置校准方法的研究

    黄震;

    本文针对变压器绕组变形测试仪(频响法)校准装置的校准需求,提出一套基于行业标准的系统化校准方法。通过分析现有规范的技术要求,明确扫频频率精度(±0.01%)、幅值比误差(±0.3dB)等核心参数,并设计了覆盖环境条件、设备配置、操作流程的完整校准方案。实验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完成变压器绕组变形测试仪(频响法)校准装置的量值溯源,为电力系统变压器的安全运行提供可靠保障。

    2025年07期 No.296 35-39+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2K]
  • 弱电网下LCL型并网逆变器接入的鲁棒性提升技术研究

    李静;

    由于弱电网环境下电网阻抗变化大且不稳定,LCL型并网逆变器接入时易受影响,导致运行不稳定。因此,提出弱电网下LCL型并网逆变器接入的鲁棒性提升技术研究。为LCL型并网逆变器建立基于基尔霍夫定律的数学模型,揭示其在弱电网环境下的动态行为。通过合理地优化滤波参数,平衡LCL滤波器的滤波性能与系统稳定性。制定电网阻抗自适应控制策略,利用小信号注入法实时检测电网阻抗变化,并设计自适应控制器以动态调整控制参数,实现LCL型并网逆变器在弱电网环境下的稳定运行。实验结果表明,研究技术能够有效提升LCL型并网逆变器在弱电网环境下的鲁棒性能,确保其在不同电网阻抗条件下均能稳定运行。

    2025年07期 No.296 40-4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9K]
  • 输电导线分层应力计算方法研究

    姚成;袁飞;齐翼;张暕;

    架空输电导线在多变自然环境中,各股单线受力错综复杂。外荷载作用下,因股线捻角、弹性模量及长度差异,应力分配不均。铝股作为导电主体,力学性能较弱,一旦应力超限极易断股,危及导线寿命。本文通过分析导线应力分布特性,提出在线路设计阶段采取导线选型、减张等措施,以减轻铝股受力,预防断股,提升输电安全可靠性。为此,构建了应力均分与分层应力两种模型,对导线分层应力进行计算与对比分析。计算结果显示,分层应力模型计算的钢芯层单线轴向应力值大于应力均分模型,铝合金线层单线轴向应力值小于应力均分模型;应力均分模型的钢芯层单线股向应力值大于应力均分模型,铝合金线内层单线股向应力值大于应力均分模型,铝合金线外层单线股向应力小于应力均分模型。对于股向应力,导线从内层到外层依次减少,钢芯最大股向应力发生在钢芯中心层,铝线最大股向应力发生在铝线内层。

    2025年07期 No.296 4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3K]
  • 基于Mask R-CNN模型的变电设备红外图像实例分割算法优化研究

    陈杉杉;

    本文针对变电设备红外图像的特点,提出基于Mask R-CNN模型的实例分割算法优化方法。主要通过引入可变形卷积和改进的注意力机制,优化模型的特征提取能力。可变形卷积增加了感受野的灵活性,更好地适应了目标的几何变形;改进的注意力机制通过并行连接通道和空间注意力模块,提升了对显著特征的提取能力。实验结果表明,在红外图像数据集上,该方法在不同主干网络下的分割精度均有所提升,尤其在AP50、AP75等评价指标上优于传统的Mask R-CNN模型。研究结果为变电设备红外图像分割算法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2025年07期 No.296 5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2K]
  • 基于SVPWM算法的三相光伏并网逆变器控制方法

    叶杉;

    逆变器控制是三相光伏并网稳定性和安全性的重要保证,是三相光伏并网技术的核心,但现行方法控制效果并不理想,不仅三相光伏并网谐波电流比较高,而且逆变器超调量也比较大,无法达到预期的控制效果,为此提出基于SVPWM算法的三相光伏并网逆变器控制方法。根据基尔霍夫电压电流定律对三相光伏并网逆变器数学模型推导,描述逆变器运行状态,根据空间矢量的夹角判断参考电压所在扇区,利用SVPWM算法通过改变脉冲宽度,依据相邻的电压两个工作电压矢量和零矢量合成逆变器参考电压,作为逆变器控制量,实现基于SVPWM算法的三相光伏并网逆变器控制。经实验证明,设计方法应用下三相光伏并网谐波电流不超过1A,超调量不超过0.1%,可以实现对三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精准控制。

    2025年07期 No.296 56-60+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8K]
  • 一二次融合成套环网箱测试系统校准方法的研究

    燕琦;任雪玲;袁博;韩兴;

    一二次融合成套环网箱测试系统,主要用于一二次融合成套环网箱及柱上开关设备的自动化检测,它直接影响一二次成套环网箱的检测质量,而一二次融合成套环网箱测试系统因其组成比较复杂,这对它的校准带来很大困难,所以它的量值溯源一直是一个难题。本文对一二次融合成套环网箱测试系统的校准方法进行研究,尤其是对一次端、二次端、谐波等的校准进行仔细分析,确定所使用的标准器,通过多次的校准数据,对其不确定度进行分析,保障了一二次融合成套环网箱测试系统校准的质量。

    2025年07期 No.296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7K]
  • 一种低压架空线缆绝缘恢复智能装置

    符栋梁;尹亚统;陈作开;文宏武;

    由于各种原因,低压架空线缆的绝缘受到损坏,不仅会影响供电的可靠性,导致停电事故,给居民生活和企业生产带来不便和损失,而且会引发安全隐患,如触电、火灾。目前架空低压线缆使用热缩管、绝缘胶带恢复绝缘,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绝缘恢复效果难以保证。针对这些问题,本文研究一种低压架空线缆绝缘恢复智能装置,提高恢复效率,优化恢复质量,保障低压电力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2025年07期 No.296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7K]
  • 不同负荷工况下超超临界机组凝结水泵深度变频优化研究

    练义虎;

    针对超超临界机组在不同负荷工况下凝结水泵能耗高、控制难度大的问题,开展凝结水泵深度变频逻辑设计与控制方式优化研究。通过深入分析机组启、停、载等工况下的需求,设计一套精细化的深度变频逻辑,实现了凝结水泵转速与负荷变化的精准匹配。通过引入先进的控制算法与多级变频调节策略,对深度变频控制方式进行优化。通过优化前后对比分析证明,该优化方案不仅有效降低了凝结水泵的电流和功率,还显著提高了机组整体运行的灵活性与经济性,为实现超超临界机组的节能减排与高效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持。

    2025年07期 No.296 68-7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9K]
  • 智能电网中电子式互感器误差在线监测系统设计

    王骞;

    为实现智能电网中电子式互感器的高精度在线误差监测,本文设计基于32位ARM处理器的监测系统。该系统采用双通道16位高精度ADC实现互感器一次、二次侧信号的同步采样,通过FPGA完成数字信号处理,并设计了包含比值误差和相位误差的补偿算法模型。系统硬件采用模块化设计,包括数据采集、信号处理、主控制器、通信接口和电源管理五大功能模块;软件采用分层架构,基于FreeRTOS实现多任务实时处理。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系统在额定条件下比值误差优于±0.08%,相位误差优于±3.5′,具有良好的测量精度和稳定性。

    2025年07期 No.296 7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8K]
  • 基于改进YOLOv7的二次回路触点氧化缺陷在线检测方法

    冷维;

    现有的二次回路触点氧化缺陷检测方法由于检测手段单一、成像质量不高以及算法识别能力不足等原因,导致其触点氧化缺陷量化识别精度较低,为此设计基于改进YOLOv7的二次回路触点氧化缺陷在线检测方法。为提高微小触点氧化缺陷识别准确率,设计微距成像装置,利用其实现二次回路触点的微距成像。对于获取的二次回路触点微距图像,利用Sobel算子检测二次回路触点边缘。设计基于改进YOLOv7的触点氧化缺陷检测模型,输入检测到的二次回路触点边缘,实现二次回路触点氧化缺陷在线检测。测试结果表明,设计方法能够实现毫米级触点氧化缺陷量化识别与亚毫米级触点氧化缺陷量化识别。设计方法的微小触点氧化缺陷AUROC较大,区分正常样本和微小缺陷样本的能力很强。

    2025年07期 No.296 77-8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0K]
  • 基于改进果蝇优化算法的输电线雷击位置研究

    邹逸锃;

    本文探讨一种基于改进果蝇优化算法的输电线雷击位置定位方法。随着雷电活动对电力系统的威胁日益加剧,准确定位雷击点变得尤为重要。当前的雷电定位系统存在覆盖范围小、定位精度不足等问题,因此本文提出一种新算法,通过引入变步长和松弛因子以增强搜索能力。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提高雷击位置的准确性。本文为雷电定位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2025年07期 No.296 8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0K]
  • 电力电子化有源配电网电压控制策略的研究与实践

    王知宇;

    鉴于分布式电源的广泛接入以及电力电子技术的迅猛进步,电力电子化有源配电网的电压控制问题尤为重要。本文基于电力电子化有源配电网概述的了解,探讨电力电子化有源配电网电压控制的方法,旨在提出有效的电压控制方案,以保障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并提升电能质量。

    2025年07期 No.296 87-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2K]

管理与经济

  • 论数字孪生技术在集控站中的研究应用

    孔繁胜;贺鹏;申武龙;孙吉明;吕鑫;

    本文探讨数字孪生技术在集控站中的具体应用,分析其在提高运行效率、降低维护成本和增强决策支持方面的潜力。数字孪生技术通过实时数据的采集与分析,能够构建出集控站的虚拟模型,从而实现系统的动态监控和优化管理。通过案例研究,展示数字孪生在故障预测、设备维护、资源优化等领域的实际应用效果。同时,本文还讨论数字孪生技术在数据可视化、智能决策支持等方面的优势,强调了其在智能电网和自动化控制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作用。最后,展望数字孪生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其在未来集控站中的应用前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字孪生将成为推动集控站智能化转型的重要驱动力。

    2025年07期 No.296 9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9K]
  • 结合BIM的电力工程造价控制策略

    苏旺;武政;张龙;

    针对电力工程行业造价控制的现存缺点,展开了BIM技术引入后对工程全过程周期造价控制效果的讨论。首先介绍BIM技术出现的背景与研究现状,并引出BIM技术在当下工程行业的必要性。一方面是由于电力行业具有其特殊性,施工难度高,涉及参建单位多,而传统的造价控制策略具有极大的局限性,工程整体造价的计算不仅受国际大宗金属商品影响较大,也受到施工当地气象水文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因此传统的造价控制策略在整体造价控制方面缺点较多。另一方面,通过对BIM技术与传统造价控制、图纸设计的对比,介绍其优势,BIM技术不仅可以做到帮助参建单位全面地掌握工程概况,也可以减少施工过程的施工变更,加快进度款审核支付进度,对现代电力施工行业具有重大意义。最后讨论BIM技术在造价控制方面的发展前景,指出建设单位应注重人才培养与新技术的使用,最终减少人力、物力资源消耗,最终实现电力工程行业造价控制的长足发展。

    2025年07期 No.296 96-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4K]
  • 下载本期数据